您好!欢迎访问www.leyu.com网站!

www.leyu.com工业烘干机

2021年打造全自动工业烘干机设备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粮食烘干小环节农民增收大问题

来源:www.leyu.com       发布时间:2024-08-12 04:29:59      浏览量:1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10日 10:16进入三农论坛来源:农民日报手机看新闻

  “正是早稻收割的季节,我们省遇上了近年最长的梅雨季节,而且强降水频繁,雨量明显偏多,很多农户刚收的稻谷因为没法晾晒而霉变甚至腐烂,损失十分惨重。本来是大丰收,结果不少农民不但没增收,反而减收不少。”回忆起2011年的梅雨,江苏省溧阳市海斌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海斌语气沉重,“但我们合作社十分幸运,刚好前一年买了烘干机,稻谷得到及时烘干,基本没损失。从那以后,我更深刻地认识到粮食烘干的重要性,这两年随着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到4000余亩,合作社又陆续买了几台烘干机。”

  稻谷是我国烘干需求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其次是油菜、玉米、小麦等。烘干作为粮食收获后的处理过程,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之一。这一环节看似微小,却事关农民增收大计。

  记者常在粮食收获时节到各地基层采访,不时会碰到农民朋友在公路上晒粮,也曾多次听闻遇到阴雨、甚至是连续阴雨天气导致粮食霉变,给农民带来严重损失。这一些状况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粮食机械化烘干环节的“短腿”现状。

  “当前,农民对粮食机械化烘干的好处认识不够,只要收获时节是晴天,还是更愿意晾晒。”农业部农机技术推广总站总工程师徐振兴研究员分析说,“但其实,传统晾晒方式不仅增加了粮食的杂质,也降低了粮食品质,而且解决能力有限。以稻谷为例,比较机械烘干后和晾晒后的稻谷,前者的水分可以较精确控制,且整体较均匀,极少出现爆腰现象,加工出来的大米不仅出米率高,而且品质也更好。加之近几年人力成本增高和晾晒场地紧张,在很多地区,粮食晾晒的成本远超从前。从长远看,烘干机逐步代替自然晾晒是大势所趋。”

  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副秘书长张华光也很认同这种观点。他说:“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年总产粮食5亿多吨。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每年粮食收获后,因气候问题造成来不及晒干或未抵达安全水分造成霉变、发芽等损失的产量高达5%左右。而其中因霉变造成的粮食产后损失高达2100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2%,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180亿到240亿元。因此,应当格外重视粮食干燥的机械化发展,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储粮损失,是粮食丰收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

  事实上,近两三年,我国烘干机行业已然浮现一个新变化,即市场需求正在迅速上升。许多企业看到了这一商机,纷纷进入烘干机行业或扩大烘干机生产规模。“日本、美国粮食干燥机械化水平达95%以上,我国却不足10%,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全国人大代表、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总经理王金富表示。正是基于这一认识,2013年1月,奇瑞重工在其大本营安徽芜湖建立了谷物烘干机制造基地。而已在大陆经营多年、烘干机型较成熟的台资企业上海三久机械有限公司,近两年销售量都在1000台左右,年增长率达20%。此外,浙江台州一鸣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江苏牧羊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三喜机械有限公司等近几年进入烘干机行业的企业,烘干机产品营销售卖年增长率也普遍高达30%左右。

  42岁的杨福兵是江苏省仪征市马集镇恒华村种粮大户,承包了230亩地。他收获的粮食在含水率较高时就卖了,售价低了不少。他说,如果能买到好用耐用的烘干机,肯定会再包些粮田。

  杨福兵的烦恼代表了时下不少种粮大户的心声。他们已认识到烘干的作用,却苦于找不到适合的烘干机械。

  尽管近几年数量迅猛增长,但总体而言,我国烘干机市场“有需求,难推广”的状况还广泛存在,是因为什么?哪一些原因制约了烘干机产业的发展?

  徐振兴认为,首先,我国粮食烘干机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生产企业较少,尚未形成具有核心领先技术的自主品牌企业,产品产量、类型等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其次,烘干机购买和使用成本比较高,普通农户较难承受。一台10吨容量的烘干机价格一般在10万元以上,烘干成本每吨在250元左右,如果没有相应政策支持和有效运行机制,普通农户恐怕难以接受。再次,集中烘干的运行机制还不完善。烘干机批次烘干吨位一般在10吨以上,一般农户所产的粮食通常不够一仓,需要和其他农户的粮食掺在一起,但各家粮食的水分、品种、品质等不同,导致烘干很难统一控制,而粮食掺在一起后分不出原来是谁家的,有些农户也不愿意。

  目前国内共有500余家烘干设备生产企业,但烘干机市场之间的竞争并不激烈。“因为这一些企业中大多是研发、产销、服务能力较弱的中小型企业,他们的产品多模仿日本或台湾同种类型的产品,缺乏核心技术是其典型特征。这也是制约我国烘干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张华光说。

  另外,客观上,我国幅员辽阔,不一样的地区农业生产资源及产业作业环境差异很大,导致各地对烘干机械的需求也存在很大不同,增加了企业产品研发生产的技术难度。“以水稻烘干为例,由于各地水稻品种各异,产出的稻谷颗粒大小、形状、长短不一,再加上地域气候差异,以及稻谷自身温度、湿度各不相同,对烘干机的性能提出了很高要求,为企业研发增加了难度。”浙江台州一鸣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余继琅坦言。

  “烘干机企业应该在技术改进方面多下功夫,研制生产出质量更好、使用可靠、节能环保、操作简单便捷、经济适用的通用机型,使一台烘干机既能烘干稻谷,也能烘干玉米、大豆、油菜籽等,实现‘一机多用,来提升烘干机的使用效率,推动烘干机械化的发展。”徐振兴表示。

  江苏牧羊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海兵则提出,下一步,烘干机企业还应致力于降低热源成本的研究,选配稻壳、秸秆、生物质燃料等作为热源,并在紧张的烘干季节配置24小时服务团队,随时为用户排忧解难。

  伴随着农村改革的脚步,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突出表现在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迅速崛起,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农业种植和经营模式,粮食由过去分散在单个农民手中逐步转向集中在农业服务组织手中。而粮食相对集中贮藏面临的最要紧的麻烦就是烘干,这也是近几年烘干机市场需求快速迸发的原因所在。“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将是未来烘干机市场无可争议的主要增长点。”徐振兴说。

  前不久,农业部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意见》中,专门提出“鼓励一部分具有实力的农机合作社流转承包土地,开展包括粮食烘干、农产品加工等在内的‘一条龙农机作业服务项目”。张华光认为:“这充分表明,未来烘干设备市场面临着良好的经济支持、价格补贴、税收优惠等利好政策环境。”

  宁波市是水稻主产省浙江拥有烘干机械最多的地区,目前全市烘干机数量达793台,超过了不少省份全省的数量,该市推动烘干机械发展的不少经验值得借鉴。“为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的烘干需求,我市地方财政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30%的基础上,对烘干机再累加30%补贴,并对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开展‘五统一服务、面积1000亩以上的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购置粮食烘干机械的,由市级财政再加5%补贴,对粮食烘干机械机房建设给予适当补助。”宁波市农机局管理处处长李季炜说,“不仅如此,我们还重点抓了以农机合作社为主的粮食烘干中心建设,目前已认定粮食烘干中心40多家,积极鼓励农机服务组织开展大米加工和品牌销售等。”

  “将粮食在产地烘干不直接销售,而是再加工成稻米卖给超市、食堂、餐馆、饭店等,会增加更多农产品加工效益,这是今后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等得到更多种粮收益的好途径。”徐振兴很认可这种做法。

  现在不光在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省的部分合作社也开始提供粮食加工服务,帮助入社农民获取更多收益。比如溧阳市海斌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有自己的粮食加工厂。

  谈到国家应当如何支持烘干机械产业高质量发展时,王金富建议,加大对烘干机械及其配套设施的购置补贴力度,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烘干机的补贴额度基础上,适当提升对各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域、机械烘干普及率低区域的烘干机购置补贴比例,将烘干机配套设备设施也列入补贴范围。增设烘干作业补贴,解决粮食烘干经营主体的后顾之忧。支持各地行业主管部门通过演示、宣传、培训、服务等各种方式,推广机械烘干技术。建立、完善农机金融支持机制,鼓励各省市金融部门尽快出台、完善农机贷款业务支持办法,鼓励经营主体购买先进、适用的粮食烘干机械等。

  据农业部统计,2013年,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购置粮食烘干机械6958台,共使用补贴资金3.26亿元,受益农户4294户。今年,农业部将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烘干设备的补贴力度,降低农户的购买成本。而从我国烘干机械推广应用现状出发,把使用成本降下来更为关键。为此,农机企业应当加大研发力度,将稻壳、秸秆等转化为低成本热源,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也应致力于提高烘干机的使用效率,减轻农民使用烘干机的经济负担。

  应该注意到,不光国内农机企业,不少国外企业也看到了未来中国烘干机市场的巨大商机。比如国际知名烘干机械制造商德国佩特库斯公司正在部署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大型农机生产企业对此应当有紧迫感,能提前布局,通过市场良性竞争进入烘干设备市场,淘汰落后产能,尽早完成烘干设备产业升级。”张华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