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称: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为国家统计局涉外调查许可单位&AAA企业信用认证机构,致力于“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行业市场占有率认证&证明、产品认证&证明、
2)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市场占有率、市场排名认证服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3)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
4)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定制服务-依托自建数据库、专业自建调研团队及官方&各领域专家顾问、国内外官方及三方数据渠道资源等为各领域客户提供专属定制类全套解决方案。
(1)回转窑炉行业运行现状:回转窑炉是工业窑炉的一种,是用于物料高温处理的关键设备,其基本功能是在高温条件下对物料进行焙烧,以改变物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回转窑炉通过其旋转筒体的连续运动,使物料与高温气流充分接触,以此来实现均匀受热和化学反应。根据热源的不同,回转窑可分为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两种方式。直接加热回转窑通过燃烧器将热量直接传递给物料,适用于处理耐高温的物料;而间接加热回转窑则通过隔热壁面传热,适用于需要在惰性气氛中处理的物料。回转窑焙烧炉具有简单易操作、适应能力强、产量高的特点,可以依据不同物料的特性调整温度、转速、气氛等参数,以满足多种的生产的基本工艺要求。
随着近年来中国工业的持续不断的发展,中国工业炉窑行业市场规模也随之稳步增长。工业炉窑下游应用广泛,包括钢铁、焦化、有色、建材、石化等多个行业。这一些行业属于强周期行业,与宏观经济运行周期关联较为紧密。具有高的附加价值的特种玻璃等领域的高端窑炉以及新能源锂电材料制备领域成为行业市场最为主要的增量。
(2)下游主要应用领域发展现状:干燥设备和回转窑炉主要应用领域是锂电池正极材料制备过程的干燥和焙烧环节。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粒度、分布、纯度以及表面特性对电池的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循环寿命、安全性等关键性能指标具备极其重大影响,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涉及多种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对制备设备的要求极其严格。在锂电池正极材料制备中,干燥和焙烧环节是核心工序之一。近年来,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等行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迅速。
①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出货量稳步增长:2023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1202.6GWh,同比增长25.6%,从出货结构来看,全世界汽车动力电池(EVLIB)出货量为865.2GWh,同比增长26.5%;储能电池(ESSLIB)出货量224.2GWh,同比增长40.7%;小型电池(SMALLLIB)出货量113.2GWh,同比下滑0.9%。2024年1-8月,我国电池累计产量为623.1GWh,累计同比增长36.3%。
2020年以来,受益于政策全力支持和下游应用领域如新能源汽车、储能等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全球锂电池领域发展迅速,企业扩产热度不减。中国作为主要锂电池出产国,2023年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887.4GWh,同比增长34.3%,在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的占比达到73.8%,出货量占比继续提升。2024年上半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459GWh,同比增长21%,预计2024年全年锂电池出货量有望超1050GWh。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小动力和储能领域的持续发力,锂电池市场将维持高景气度。EVTank预计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在202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1,926.0GWh和5,004.3GWh,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9.6%和55.7%。
②锂离子电池产能逐步扩大:依照国家工信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锂电池产量为940GWh,预计2024年全年能够达到960GWh。未来,锂电池生产设备的增量需求大多数来源于电池厂商扩产。
随着国内动力电池主要生产厂商产能逐步扩张,预期将极大拉动对上游锂电池生产设备的需求,物料自动处理行业也将从中获益。
③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的提高:新能源汽车是集成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等诸多新技术的载体,是多项新技术的交汇点,是符合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趋势的新产业,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先“立”起来的绿色新质生产力,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推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关键举措。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一直占据整车成本的50%以上,因此,随着新能源汽车蒸蒸日上,渗透率不断的提高,也促进了上游新能源电池及其配套企业的快速发展。
2024年1月至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494.4万辆,同比增长32%,市场占有率达到35.2%。随着各级政府积极推动汽车消费,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政策,这些措施对新能源汽车销量产生了显著的正面效应,推动了新车销量的持续攀升。与此同时,价格战亦对新能源汽车销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的持续提升,逐步推动上游锂电生产相关厂商的快速发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推出的《2024新能源汽车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含乘用车与商用车)渗透率预计将接近40%。
④储能装机维持快速地增长:近年来,全球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装机量的迅猛增长,正为储能产业开辟出广阔的市场空间。2024年以来,我国和美国装机维持高增,印度、中东等新兴市场快速起量。海外市场的高盈利能力和巨大潜力,也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企业加速出海,成本优势成为国内中国企业参与行业竞争的入场券,全产业链能力优势凸显。
我国市场而言,2024年上半年储能装机迅速增加,配储时长明显提升。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2023年储能装机规模21.5GW/46.6GWh,同比增长192.6%/193.1%;截至2023年底,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34.5GW/74.5GWh。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2024年1-6月,并网规模为10.2GW/26.4GWh,同比增长13.1%/37.6%,平均配储时长达2.60h,相较2023年的2.16h显著提升;其中6月并网规模为5.4GW/11.8GWh,同比增长16.9%/20.5%,环比增长292.5%/296.5%。受益于光储产业链价格大大下降,我国光伏配储项目的经济性与需求随之明显提升。配储要求更高的市场化项目不断涌现,多地风光竞配亦将储能配置情况纳入重要考核标准,配储规模有望随风光配储系数逐步提升。2024年国内装机将达到83.9GWh,同比增长80%。
⑤当前锂电池领域出现的产能过剩情况具有结构性、阶段性和区域性特征,不影响锂电池行业长期向好的趋势:
1、下游锂电池行业产能过剩具有结构性--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供给不足:受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及储能市场持续扩容的强劲驱动,全球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的市场需求近年来明显提升。蓬勃的市场机遇吸引了大量企业涌入新能源赛道,推动行业产能快速扩张。
然而,锂电池行业近年来大量新进入者主要从大众型产品做起,持续加码产能导致同质化竞争、低端产能过剩,而在高端电池方面仍然供给不足,当前市场对高质量、兼具成本优势的电池产品的有效供给仍存在比较大缺口,行业供需结构性矛盾仍待解决。2024年1月-9月,中国纯电动乘用车系统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在160Wh/kg以上的车型产量占比仅为13.5%,占比较低。
头部企业专注于生产高的附加价值产品,得益于高端锂电池高端需求的持续增长,产能利用率和利润保持在较高水准。2024年上半年,下游锂电池行业头部企业大多呈现出稳健增长的势头。2024年上半年锂电池行业头部企业业绩均为正增长,具体如下表所示:
2、下游锂电池行业产能过剩具有阶段性,未来随着中低端产能出清,行业将迎来新一波增长:自2021年以来,在动力与储能需求大规模增长、供给端迅速响应、政府政策积极鼓励的三重驱动下,锂电池行业快速扩张。随着各类产能集中释放,2024年行业进入产能过剩周期,行业的供需关系、政策导向、资源分布及融资环境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2024年6月,工业与信息化部修订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以强化行业规范管理,引导锂电池行业供需关系的稳步回归,未来向更合理、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预计2024年是中国锂电池行业下行周期的谷底,2025年前后产能出清,行业产能利用率和锂电池单位毛利将会回升。
③下游锂电池行业产能过剩具有区域性——国外市场空间巨大,出海正当时:在海外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凭借国内成熟的产业链优势,国内锂电池企业正积极加速全球市场的扩张,加速产能出清。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2024年1-9月中国锂电池累计出口达126.1GWh,累计同比增长37.8%。其中,动力电池累计出口量为92.5GWh,同比增长3.9%,占出口量的73.3%;其他电池累计出口量为33.6GWh,同比增长186.0%,占合出口量的26.7%。
综上,在需求端,尽管短期内锂电池行业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市场对高质量锂电材料的需求预测将持续增长,随着磷酸铁锂价格逐步稳定,电池材料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望回升。
①干燥设备行业:未来干燥设备将沿着大型化、节能化、智能化、精细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进行升级:首先,随着新能源的下游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锂电池落地产能规模持续提高,更倾向于选择大型干燥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综合经营成本,满足生产需求并提升经济效益。
其次,节能减排也是一个关键发展趋势,通过热回收系统和优化气流设计,干燥设备能减少能源损耗,明显降低碳排放。而随着生产需求的增加,设备的大型化趋势仍会继续,但得益于轻量化材料和优化设计,设备能在保持高处理能力的同时占用更少的空间,以此来降低成本和能耗。
再次,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升级将逐步提升设备的运行效率,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实现生产的全部过程的实时监控、故障预警和自动调整,不仅减少了人为操作误差,也提升了整个生产流程的可控性。
此外,粒径控制技术的提升将更为精准,干燥设备中的传感器与自动控制管理系统会实时监测和调整材料的湿度与干燥温度,使得最终产品的颗粒更加均匀和稳定。这在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中特别的重要,均匀的粒径有助于提高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
②回转窑炉行业:回转窑焙烧炉的未来发展将更注重高效、智能、环保和多功能整合。温度控制精度的提升尤为关键,通过更灵敏的传感器和先进的控制管理系统,回转窑可以在整个焙烧过程中精确控制温度分布。这对于新能源领域,如锂电池材料的烧结和处理,能确保材料在高温下均匀受热并形成理想的物理化学性质。
设备的大型化和高效化趋势将在回转窑中持续推进,通过结构优化和新型材料的应用,设备体积不会明显地增加,但解决能力将大幅度的提高,适应大规模工业生产需求。多功能集成也是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回转窑不仅仅用于焙烧过程,还可能集成预处理和后处理功能,如材料预热、冷却和粉末处理等,一台设备就可以完成多个环节的生产任务,大幅度的提升了生产效率。节能减排也是回转窑设备的焦点,热能回收装置和气体循环利用将使设备在运作中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助力公司实现绿色生产。
此外,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将大幅度的提高回转窑的运行效率,结合大数据和AI分析,系统自适应调整焙烧过程,实时监控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原料特性,减少人为干预,提升生产的稳定性和一致性。